在中国5千年文化中,经常可以看到“芙蓉”,它代指美人、在古诗中常常可以见到它来表达对女性的赞美和欣赏。木芙蓉作为花中的高洁之士,屡屡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屈原《楚辞》有:“采薜荔含水中,擘芙蓉兮木末”。白居易有“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极言木芙蓉的芳艳清丽。

与其他园林植物一样,木芙蓉的枝、干、芽、叶有其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四季中的不同形态,主要表现春季梢头嫩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夏季绿叶成荫,浓荫覆地,消除炎热带来清凉;秋季拒霜宜霜,花团锦簇,形色兼备;冬季褪去树叶,尽显扶疏枝干,寂静中孕育新的生机;一年四季,各有风姿和妙趣。

由于花大而色丽,中国自古以来多在庭园栽植,可孤植、丛植于墙边、路旁、厅前等处。特别宜于配植水滨,开花时波光花影,相映益妍,分外妖娆,所以《长物志》云:“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

因此有“照水芙蓉”之称。此外,植于庭院、坡地、路边、林缘及建筑前,或栽作花篱,都很合适。在寒冷的北方也可盆栽观赏。

芙蓉花因光照强度不同,故引起花瓣内花青素浓度的变化。木芙蓉的花早晨开放时为白色或浅红色,中午至下午开放时为深红色。

人们把木芙蓉的这种颜色变化叫“三醉芙蓉”、“弄色芙蓉”。有些芙蓉花的花瓣一半为银白色,一半为粉红色或紫色,人们把这种芙蓉花叫做“鸳鸯芙蓉”。

木芙蓉是指木莲。“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晚秋时节,连树叶都开始凋零的时候,木芙蓉却一枝独秀,花大色丽,颇具观赏性。人有人言,花有花语。

命名缘由

其花或白或粉或赤,皎若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称,又因其生于陆地,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木芙蓉开的花一日三变,故又名“三变花”,其花晚秋始开,霜侵露凌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因而又名“拒霜花”。

木芙蓉的花语是:纤细之美,贞操,纯洁

纤细之美,贞操、纯洁,早熟,夫妇永别的凄苦思念。木芙蓉的花瓣一层层的叠放,像少女一般娇嫩美丽,又像贵妇那般知性成熟,在辉煌的绽放后会毫不犹豫的凋谢,代表着多变的性格。

受到这种花祝福的孩子大多比较早熟,所以它还有早熟的寓意。另外,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芙蓉代指美人,用它来表达对女性的欣赏,象征着女性的漂亮与高洁。木芙蓉的另一种花语就是表达了夫妇别离的相思之苦。

木芙蓉的花语之所以有贞操、纯洁的寓意,是因为木芙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有妃子名“花蕊夫人”,她不但妩媚娇艳,还特爱花。

有一年她去逛花市,在百花中她看到一丛丛一树树的芙蓉花如天上彩云滚滚而来,尤其喜欢。孟昶为讨爱妃欢心,还颁发诏令:在成都“城头尽种芙蓉,秋间盛开,蔚若锦绣。帝语‘群臣曰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待到来年花开时节,成都就“四十里如锦绣”。

广政十二年十月,孟昶的绿化城市工程大功告成,携花蕊夫人一同登上城楼,相依相隈观赏红艳数十里,灿若朝霞的成都木芙蓉花。成都自此也就有了“芙蓉城”的美称。

后来,后蜀灭亡,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赵匡胤掠入后宫。花蕊夫人常常思念孟昶,偷偷珍藏他的画像,以述思念之情。赵匡胤知道后,逼迫她交出画像。

但花蕊夫人坚决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将她杀死。后人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所以芙蓉花又被称为“爱情花”。而木芙蓉的花语同样被赋予了贞操、纯洁的寓意。

木芙蓉的文学形象

《红楼梦》里的两个芙蓉:《红楼梦》里的芙蓉是分别指水芙蓉与木芙蓉。林黛玉在《葬花词》里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说明“芙蓉妹妹”黛玉喜欢的是水芙蓉,当然还有别的场景,比如贾母等人游大观园乘船时的对话也印证了这种猜想。那么晴雯呢?

来看看小说,当黛玉抽到芙蓉签时,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从语气环境分析,木芙蓉并非名花,这更印证了黛玉是水芙蓉,这样说来,除了黛玉,是没有人能配作水芙蓉的。

那么晴雯自然也不例外,可以推测出晴雯是木芙蓉了。另外,曹雪芹让晴雯做主管木芙蓉的花神,也可以区别与黛玉的艺术形象,这种安排相对比较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