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金莲是旱金莲科、旱金莲属稀有野生植物,为1年生或多年生的攀缘性植物。株高30cm-70cm。基生叶具长柄,叶片五角形,三全裂,二回裂片有少数小裂片和锐齿。花单生或2朵-3朵成聚伞花序,萼片8枚-19枚,黄色,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花瓣与萼片等长,狭条形。

叶肥花美,花色有紫红、橘红、乳黄等,金莲花蔓茎缠绕,叶形如碗莲,乳黄色花朵盛开时,如群蝶飞舞,是一种重要的夏季观赏花卉。旱金莲的花可以入药。其嫩梢、花蕾及新鲜种子可作辛辣的调味品。旱金莲的花期6-10月,果期7-11月。染色体x=6,7。

生长习性:旱金莲不耐寒,能忍受短期0℃喜温暖湿润,越冬温度10℃以上。需用阳光充足和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生长适温18-24℃,夏季高温时不易开花,35℃以上生长受抑制。

北方常作一二年生花卉栽培。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全年均可开花。一朵花可维持8-9天,全株可同时开出几十朵花,香气扑鼻,颜色艳丽,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旱金莲的栽培技术

基本管理:旱金莲栽培宜用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PH值5-6。一般在生长期每隔3-4周施肥一次,每次施肥后要及时松土,改善通气性,以利根系发展。旱金莲喜湿怕涝,土壤水分保持50%左右,生长期间浇水要采取小水勤浇的办法,春秋季节2-3天浇水一次,夏天每天浇水,并在傍晚往叶面上喷水,以保持较高的湿度。

开花后要减少浇水,防止枝条旺长,如果浇水过量、排水不好,根部容易受湿腐烂,轻者叶黄脱落重者全株蔫萎死亡。旱金莲喜阳光充足,不耐荫蔽,春秋季节应放在阳光充足处培养,夏季适当遮阴,盛夏放在阴凉通风处,北方10月中旬入室,放在向阳处养护,室温保持10--15℃,适当控制肥水。

同时,旱金莲的花、叶趋光性强,栽培或观赏时要经常更换位置,使其均匀生长。旱金莲茎蔓生,一般都必须立支架加强,如任其自然生长,势必茎蔓太长,影响观赏。为了控制其茎蔓无限生长。

当旱金莲进入初花期,其茎蔓生长已达30-40厘米时,用100PPM的多效唑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促其矮化。喷后三天就能见效,主蔓增粗,顶蔓延长迟缓,侧蔓上的花朵相继开放,颇为美丽。

造型修剪:由于旱金莲是缠绕半蔓性花卉,具较强的顶端生长优势,若要使其花繁叶茂,在小苗时,就要打顶使其发侧枝。打顶后,再给予肥水,一般10天左右发出的新枝就可达数厘米长。当植株长到高出盆面15~20厘米时,需要设立支架,把蔓茎均匀地绑扎在支架上,并使叶片面向一个方向。

支架的大小以生长后期蔓 叶能长满支架为宜,一般高出盆面20厘米左右,随茎的生长即使绑扎,并注意蔓茎均匀分布在于支架上。在绑扎时,需进行顶梢的摘心,促使其多分枝,以达到花繁叶茂的优美造型。

盆栽管理:要养好盆栽旱金莲,一要选好合理配制的培养土;二要加强生育期间的肥水管理;三要保证有较充足的阳光。培养土宜选用腐叶土4份、园土4份、堆肥土1份、沙土1份混合配制的壤土。

旱金莲生育期间常因肥水管理不当而出现节长叶黄、茎细叶小或枝叶茂盛但花朵稀少的现象。在生长过程中,一般每月施1次浓度为20%的腐熟豆饼水;在开花期间停施氮肥,改施0.5%过磷酸钙或腐熟的鸡鸭粪水,每隔半月施1次;

花谢之后追肥1次30%的腐熟豆饼水,以补充因开花所消耗的养分。夏季天气炎热停止施肥。秋末再施1次复合性越冬肥,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浇水是一项日常性管理工作,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应根据天气和植株生长情况而定。

春秋季节一般隔天浇水1次,夏季每天浇水1次,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出现花蕾时浇水次数宜适当减少,但要加大每次的浇水量,使盆土见干见湿。开花后浇水应减少。旱金莲性喜阳光,春秋季节应放在阳光充足处,夏季需适当遮荫,冬季室温保持在15℃左右,阳光充足,便能继续生长发育。

秋种冬开:在秋季8月下旬或9月上旬播种,待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移入中号的花盆中,在露地向阳处摆放,进行一般性浇水管理。“霜降”以后把它移入室内,放在阳光充足处。

温度保持在15℃-25℃,最低不得低于8℃。平时注意转盆,使植株丰满美观。浇水要适中,过干叶子发黄,过湿则易腐烂。每隔10天施一次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不宜多施氮肥,以免徒长。

旱金莲的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一般情况下播种期:3-6月,叫春播。花期8-12月。在秋季8月下旬或9月上旬播种也可以,这叫秋播。这样旱金莲会在元旦、春节期间开花。播种及育苗:发芽适温18-20度。点播,覆土1厘米左右,浇透水并保持湿润,7天发芽。2-3片真叶时摘心上盆,适当整理叶片及分枝利于通风,使花朵外露。

扦插繁殖:扦插于4-6月进行,选限嫩茎作插穗,去除下部叶片,插后遮荫,保持湿度,2-3周可生根。随茎蔓的生长,应及时用竹片设置立架,绑缚枝蔓。每10-15天追肥1次,整个生育期均应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每一朵花具有8枚雄蕊和一枚雌蕊,其中的8枚雄蕊并不是同时成熟的。且要等到所有的花粉都散播完毕时候,那枚雌蕊才成熟并伸到花的喇叭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