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Cactaceae)是一种植物,也是墨西哥的国花。属于石竹目沙漠植物的一个科。为了适应沙漠的缺水气候,叶子演化成短短的小刺,以减少水份蒸发,亦能作阻止动物吞食的武器;茎演化为肥厚含水的形状;同时,它长出覆盖范围非常之大的根,用作下大雨时吸收最多的雨水,目前仙人掌科的植物将近有2000种。

仙人掌科原产于北美和南美,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和亚伯达省向南的大部分地区,其南界达到智利和阿根廷。墨西哥的仙人掌种类最多。仅仙人棒属(Rhipsalis)可能原产于旧大陆,分布于东非、马达加斯加及斯里兰卡。但许多学者认为本属系从世界其他地方引入这些地区。

仙人掌花卉原产于南美和北美大陆,从北纬50度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到南纬50度的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均有它们的踪迹。据有关资料介绍,从哥伦布1496年发现新大陆之后,在1540年,第一次由海员从南美洲的加勒比海岛屿上将仙人掌带进欧洲,1669年传入日本。

在1840年英国出版的《植物学辞典》上记载了仙人掌栽培已达400种。当时的仙人掌花卉已由野生引种发展为人工栽培,通过园艺栽培,已经将原始野生的仙人掌改良成为特殊的观赏花卉。

形态特征:仙人掌科原产于北美和南美,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和亚伯达省向南的大部分地区,其南界达到智利和阿根廷。墨西哥的仙人掌种类最多。仅仙人棒属(Rhipsalis)可能原产于旧大陆,分布于东非、马达加斯加及斯里兰卡。但许多学者认为本属系从世界其他地方引入这些地区。

仙人掌为肉质多年生植物。虽然少数种类栖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但多生活在干燥地区。仙人掌的茎通常肥厚,含叶绿素,草质或木质。多数种类的叶或消失或极度退化,从而减少水分所由丢失的表面积。

而光合作用由茎代行。仅热带的虎刺属(Pereskia)和Pereskopsis属,具备明显的有功能仙人掌。根系通常纤细,纤维状,根浅而分布范围广,用以吸收表层的水分。

仙人掌的栽培技术

室内栽培:仙人掌从野生到被广泛移入室内栽培,它反映了城市居民选择盆花品种的一种趋势。因楼房面积有限、空气比较干燥,培养大型或比较娇嫩的盆花常常生长不好,只有选择一些小型、耐旱、管理简便而观赏价值又高的品种最为适宜,仙人掌类植物正好符合这几种要求。

室内盆栽仙人掌,以选择小型、花多的球型种类为宜,栽培中不能认为这类植物耐旱,而忽略对它的正常浇水与施肥。室内栽培,可在窗台上用铅丝与塑料薄膜营造一个高温、高湿的封闭式空间,大多数仙人掌在这样的条件下不仅生长快而且色泽晶莹。

盆栽用土,要求排水透气良好、含石灰质的沙土或沙壤土。新栽植的仙人掌先不要浇水,每天用喷雾喷几次即可,半个月后才可少量浇水,一个月后新根长出才能正常浇水。

冬季气温低,植株进入休眠状态时,要节制浇水。开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植株休眠逐渐解除,浇水可逐步增加。每10天到半个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冬季不要施肥。

在一般的住宅条件下,充分利用空间,培养几十盆各种各样的仙人掌,布置一个小小的“仙人掌花园”并不困难。当春夏之交,窗台上形形色色的仙人掌开放出琳琅满目的花朵,人们工作之余,在这样的条件下休息,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而且可以说是一种对自然美的享受。

仙人掌的繁殖方式:仙人掌的最常用的繁殖方法是扦插方法

扦插时间在正常条件下,以5~6月扦插最为适宜。有温室的地方,全年均可进行。基质的配制仙人掌耐干旱、瘠薄,忌积水。因此,基质必须具有透气性好、排水性能佳、能保持湿润的特性,以蛭石、珍珠岩等为好。也可用4份粗河沙、壤土3份、腐叶2份和谷壳灰1份配制而成。

切取插穗从生长势强、无病虫害的母株上选取生长健壮、成熟的茎节作插穗。用无锈的刮刀从母株上切取插穗,每次切取前后,都要用酒精对刀具进行擦拭消毒。晾干插穗切取后的插穗不宜立即扦插,应先将其放在空气比较干燥的室内晾上5~7天,待切口干涸、茎肉开始收缩后才扦插。

激素浸泡对生根困难的品种,用植物生长激素浸泡插穗基部,能大大提高成活率。方法是:用50~100ppmGGR(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浸插穗基部半至一个小时,或用200毫升/升的萘乙酸溶液浸插穗基部4小时。对其他大多数易生根的品种进行扦插,可不进行激素处理。

扦插将插穗基部浅埋入基质内,切忌过深,造成腐烂。此时插穗难以直立(因其经晾晒已变软),可以将它平置在基质上;也可用小木棒支撑,再用双手轻轻压紧插穗两旁的土,使其与土密接。

插后管理一是水分管理。扦插时基质以湿润为好,过干不易生根,可从盆边少灌些水。但基质不能太湿,否则易导致插穗腐烂。生根前,要保持盆土始终处于潮湿状态。

为减少水分蒸发,可用塑料袋覆盖在盆上。一个月左右插穗会生根,这时应立即取下塑料袋。二是光照管理。生根前,防阳光暴晒,应置放在半阴处养护。生根后,水分和光照等方面可进行常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