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茜草是茜草科茜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多数,稍木质化,红色。茎常直立或攀援状,丛生,上部常分枝,枝相互交结,纤细,有四直棱,棱上有微小倒生皮刺或有时滑,长20-30厘米,节间长1-4厘米。

红花茜草的养殖方法

整地与施肥

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深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作畦,等待播种。

播种

红花茜草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封冻之前。

种子繁殖:播前先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成浅沟,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浇水,保墒,以利出苗。行距为30厘米。每亩播种量3公斤。茜草出苗后,应加强田间管理,生长一年后即可移栽。移栽时,将茜草苗按行株距50×3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扦插繁殖:选生长健壮,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茎蔓,每2—3节剪成插条。按行株距10×5厘米左右插入土中,上露1节。浇水、保墒、遮荫,以利成活。培育1年即可移栽。

田间管理

红花茜草齐苗后,注意中耕除草。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注意排水。苗高30厘米时,于株旁插立支柱,供其攀援。花蕾现后,除留种株植外应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1.血热夹瘀的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本品去寒泻降,专入肝经血分,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治吐血、衄血等,常配大蓟、侧枯叶等,如十灰散;若冲任不固之崩漏,则配黄芪、白术、乌贼骨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安冲汤。

2.血瘀经闭及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本品能消瘀滞、通血脉、利关节。尤多用于妇科,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以本品配乌贼骨、雀卵、鲍鱼,治血枯经闭的记载;临床治血瘀经闭,常配桃仁、红花、当归等同用。治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可单味泡酒服,或配其他活血疗伤药及祛风通络药同用。

茜草的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茜草粉用于家兔割破的股动脉处,以纱布覆盖加压,35秒钟出血即停止。体外血凝固实验表明,茜草对凝血活酶生成、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形成3个阶段均有促进作用。有报道茜草止血作用的有效活性部位是水提液的正丁醇萃取部分。

(2)升高白细胞作用:茜草的粗提物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茜草水提醇沉液对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作用。茜草升高白细胞的有效成分之一带芳香环的酚羧酸苷,其衍生物茜草双酯已人工合成,功效与茜草提取物相同。临床研究表明,茜草双酯对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及苯中毒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升高白细胞效果显著,对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亦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作用。

(3)抗癌作用:茜草所含的环己肽类化合物对白血病、腹水癌、结肠癌等均有明显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