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花(学名: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 et Kl.)是隶属于大戟科、大戟属的灌木。有轻微毒性。根圆柱状,极多分枝。茎直立,高1-3米,直径1-4 厘米,无毛。

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绿色,边缘全缘或浅裂或波状浅裂,叶面被短柔毛或无毛,叶背被柔毛;苞叶5-7枚,狭椭圆形,长3-7厘米,宽1-2厘米,通常全缘,极少边缘浅波状分裂,朱红色。

花序数个聚伞排列于枝顶;总苞坛状,淡绿色,边缘齿状5裂,裂片三角形,无毛。蒴果,三棱状圆形,平滑无毛。种子卵状,灰色或淡灰色,滑;无种阜。花果期10月至次年4月。

生长习性:圣诞花是短日照植物,喜温暖,长适温为18-25℃,4-9月为18-24℃,9月至翌年4月为13-16℃,冬季温度不低于10℃;喜湿润,圣诞花对水分的反应比较敏感,生长期只要水分供应充足;喜阳光,在茎叶生长期需充足阳光,促使茎叶生长迅速繁茂。

圣诞花的栽培技术

土壤:圣诞花喜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一般用菜园土3份、腐殖土3份、腐叶土3份、腐熟的饼肥1份,加少量的炉渣混合使用。

摘心:在定植3周后,根系已长出,这时可摘心,摘心时留4-6个叶节,温度提高到昼温28-30℃,夜温23℃,经常喷雾增加湿度,持续两周左右,看到芽长出,然后慢慢降低温度,白天25-28℃,湿度也要降低,这期间可根据植株的整齐度、丰满度,进行二次摘心,补充养分,结合用矮化剂处理。

温度:圣诞花喜温暖怕寒冷。每年的9月中下旬进入室内,要加强通风,使植株逐渐适应室内环境,冬季室温应保持15℃至20℃。此时正值苞片变色及花芽分化期,若室温低于15℃以下,则花、叶发育不良。至12月中旬以后进入开花阶段,要逐渐通风。

光照:圣诞花喜光照充足,向光性强,属短日照植物。一年四季均应得到充足的光照,苞片变色及花芽分化、开花期间显得更为重要。如光照不足,枝条易徒长、易感病害,花色暗淡,长期放置阴暗处,则不开花,冬季会落叶。为了提前或延迟开花,可控制光照,一般每天给予8至9小时的光照,40天便可开花。

施肥:圣诞花喜肥沃沙质土壤。除上盆、换盆时,加入有机肥及马蹄片作基肥外,在生长开花季节,每隔10至15天施一次稀释5倍充分腐熟的麻酱渣液肥。入秋后,还可用0.3%的复合化肥,每周施一次,连续3至4次,以促进苞片变色及花芽分化。

浇水:圣诞花不耐干旱,又不耐水湿,浇水要根据天气、盆土和植株生长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浇水以保持盆土湿润又不积水为度,但在开花后要减少浇水。浇水要注意调匀,防止过干过湿,否则会造成植株下部叶子发黄脱落,俗称“脱脚”,或枝条生长不均匀。

修剪:在清明节前后将休眠老株换盆,剪除老根及病弱枝条,促其萌发新技,在生长过程中需摘心两次,第一次6月下旬,第二次8月中旬。在栽培中应控制大肥大水,尤其是秋季植株定型前。待枝条长20至30厘米时开始整形作弯,目的是使株形短小,花头整齐,均匀分布,提高观赏性。

控株:在栽培过程中,均需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株高度进行矮化处理,以达到商品花高度一致的要求。此外,栽培期间保持昼夜温度的一致性也至关重要,应随时跟踪监测,当昼夜温差超过3℃时,可在摘心充分后喷施750至1000ppm的矮壮素1至4次,以抑制茎秆徒长。

圣诞花的病虫防治

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发生在冬季,正值圣诞花开花季节,一旦遇阴雨绵绵、潮湿无阳光,可为害圣诞花花序、苞片、叶片、枝条。一般均由花絮开始出现水浸状病斑。之后病斑处覆盖一层病原菌分生袍子,病原菌继续传至苞片。

苞片初期产生水浸状褪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原菌再扩展至枝条,在枝条上产生黄褐色至褐色病斑,后期病斑明显向下凹陷呈黑褐色,严重时病斑处呈干枯状。

病原菌为Botrytis,它能够生存在己死的植物组织或其它有机物质上,寄生广泛。在0-38℃温度下均可生存,只要有湿气,它便存在。如果温室内过于潮湿、阴冷、光线不足,经过1-2d后,病原菌便产生大量的袍子游离在空气中开始感染植物组织。

防治方法:利用设施封闭的特点,创造一个高温、低湿的生态环境,控制灰霉病的发生与发展。设施夜间室内湿度多高于90%,清晨拉苫后,要随即开启通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并以较低温度控制病害发展。9点后室内温度上升加速时,关闭通风口,使室内温度快速提升至32℃左右。

根腐病:根腐病及茎腐病可感染成株,亦可于苗床期感染,造成严重的损失。一般以高温季节发生较为严重,在栽培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也极易发生。初期植株出现凋萎现象,此时若检视其茎基部,可见呈淡褐色缢缩现象。

但感染病株未见腐败、水解现象,以后病斑逐渐向上蔓延,凋萎现象亦逐渐严重,茎部病斑稍凹陷呈黄褐色,后期病斑部组织崩解,造成植株因缺水严重而枯萎致死,有时整株呈水浸状黄化,终致腐烂而死,近地面部分可见白色菌丝,严重时可扩展至栽培土壤。

根部患病时,往往造成根腐现象,初期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严重时导致死亡。病原菌主要为疫病菌(Phytophthor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腐霉菌(Pythium)等。盐分在介质表面累积时;腐霉菌在圣诞花成株时出现,其有可能在扦插时即已侵入,当环境适宜繁殖时,呈现恶化,造成根部腐烂、死亡;高温和灌溉过度(逆境条件)可引起疫病菌为害。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轻病田隔年轮作,重病田隔3-5年轮作。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合理排灌,增强抗病力。严格选种,淘汰不合格的种子。按种子重量的0.5%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病时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花生的茎基部,每次每亩用药液25-30公斤。

叶斑病:叶斑病主要在春夏季发生较为严重,而病斑多由老叶开始发生。初期叶片上产生紫红色至褐色小斑点,病斑为近圆形至不规则形,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多数病斑可互相愈合而形成一大病斑,后期病斑中央渐渐转为灰褐色。严重时病斑组织呈坏疽状,致使叶片扭曲、干枯。防治方法:及时除去病组织,集中烧毁。轮作(温室内可换土)。不宜对植株喷浇。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止病害扩展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