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堇(Viola cornuta),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草本,常做一年生栽培。株高10~30厘米,茎较短而直立,花径2.5~4cm。同属品种约有500种,园艺品种较多,花有堇紫色、大红、橘红、明黄及复色,近圆形。花期因栽培时间而异。角堇与三色堇花形相同,但花径较小,花朵繁密。

角堇同三色堇相比,有生育期短、耐热性好的优点。一般三色堇品种的生育期是15至17周,而角堇的生育期为13至15周,比三色堇的花期提前了2周。角堇的耐热性要强于三色堇,例如在北京自然栽培环境中。

喜欢冷凉的三色堇在5月份3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天气下,会出现花朵变小、颜色变浅、株形分散等生长衰弱的状况;而耐热性较强的角堇,其良好的外观可一直延续到7月上旬。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耐热性,使角堇这种流行草花品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作用用途:观赏作用 角堇的株形较小,花朵繁密,开花早、花期长、色彩丰富,是布置早春花坛的优良材料,也可用于大面积地栽而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家庭常用来盆栽培观赏。

生长习性:角堇在野生环境中,生长在高度海拔1000–2300米的山区。在5℃即开始生长,生长适温为10℃-15℃,耐寒性强,可耐轻度霜冻,在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可露地越冬,忌高温。

超过20℃枝条易伸长,不易形成紧凑株形,超过30℃生长受阻,但比三色堇耐高温,长江中下游地区露地栽培至6月中旬仍有观赏价值。喜光,适度耐阴,开花对日照长度不敏感,但短日照可以促发分枝。喜凉爽环境,忌高温,耐寒性强。日照不良,开花不佳。

栽培技术:中国长江中下游可于9月中下旬播种,11月下旬摆放或定植于露地,12月即可开花形成景观。北方地区可在 1-2 月于温室中播种育苗,3-4月在露地开始形成景观。如夏季有降温设备,亦可于夏季育苗,秋季开花。

种植角堇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pH值为5.6-6.5的沙质壤土。移栽后的缓苗期应始终保持土壤湿润,缓苗后方可开始施肥。此时角堇花芽开始分化,逐步进入生殖生长阶段,除补充氮肥外,还需要施用钾肥,两者比例是氮∶氧化钾为1:1.5。

角堇对肥料浓度较为敏感,一般不宜高于150ppm,土壤含盐量高于1.5克/升时生长不良。植株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后,每周可按上述要求浇施液体肥料。

微量元素中角堇对Mg、Fe需求较多,生长期中可用0.025克/升的MgSO4和FeSO4喷施1-2次。生长期中摘心可促发侧枝,增加单株花数,延长单株花期。合理使用多效唑等生长延缓剂有利于形成紧凑的株型。

病虫防治:角堇栽培中可能遭遇的害虫有蚜虫、蓟马、红蜘蛛等,栽培过程中应注意清洁田园,避免在易感染上述虫害的植物附近种植。常见病害有叶轮纹病(Ramularia)、霜霉病(Peronosporaviolae)、白粉病(Sphaerothecamacularis)、黑根腐病(Thelieviopsis)等。

合理的肥水管理能使植株迅速生长,建议早晨浇水,以避免夜间叶片湿度太大,pH值不合适易导致黑根腐病,合适的土壤pH值可有效降低上述病害的发生概率。

繁殖方式:角堇一般用播种的方式来繁殖角堇,以秋季为宜。南方多秋播,北方春播,种子发芽适温约15-20℃,气温高于25℃会发芽不良。角堇的种子细小,播种后用粗蛭石略为覆盖,约五至八天后发芽。大约三十天后,叶片长到三至四枚时,就可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