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兰,因其果实极似蜘蛛卵,又名蜘蛛抱蛋。兰科观花植物,多年生常绿宿根性草本,地下根茎匍匐蔓延;叶自根部抽出,直立向上生长,并具长叶柄、叶绿色,会开花。

一叶兰终年常绿,叶形优美,生长健壮,是理想的室内绿化植物。中医以根状茎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或鲜用。活血散瘀,补虚止咳。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腰痛,肺虚咳嗽,咯血功效。

形态特征:一叶兰的总花梗长0.5~2厘米;苞片3~4枚,其中2枚位于花的基部,宽卵形,长7~10毫米,宽约9毫米,淡绿色,有时有紫色细点;花被钟状,长12~18毫米,直径10~14毫米,外面带紫色或暗紫色,内面下部淡紫色或深紫色,上部6~8裂;

花被筒长10~12毫米.裂片近三角形,向宽3.5~4毫米,先端钝,边缘和内侧的上部淡绿色,内面具条特别肥厚的肉质脊状隆起,中间的2条细而长,两侧的2条粗而短,中部高达1.5毫米,紫红色;雄蕊6~8枚,生于花被筒近基部,低于柱头;

花丝短,花药椭圆形,长约2毫米;雌蕊高约8毫米,子房几不膨大;花柱无关节;柱头盾状膨大,圆形,直径10~13毫米,紫红色,上面具3~4深裂,裂缝两边多少向上凸出,中心部分微凸,裂片先端微凹,边缘常向上反卷。一叶兰的自然花期3-5月。

生长习性:一叶兰原产中国南方各省区,现各地均有栽培,利用较为广泛。其性喜 温暖湿润、半阴环境,较耐寒,极耐阴。生长适温为10-25℃,而 能够生长温度范围为7—30℃,越冬温度为0-3℃。

一叶兰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一叶兰终年常绿,叶形挺拔整齐,叶色浓绿光亮,姿态优美、淡雅而有风度。同时,它长势强健,适应性强,极耐阴,是室内绿化装饰的优良喜阴观叶植物。适于家庭及办公室布置摆放,可单独观赏。

可以和其它观花植物配合布置,以衬托出其它花卉的鲜艳和美丽。很适合家庭养殖,家庭养一叶兰时可采用分株的方法进行繁殖。繁殖时,要注意分株时间的选择、分株方法的应用和分株后的养护。

分株时间:一叶兰的分株繁殖,可在春季气温回升,新芽尚未萌发之前,结合换盆进行分株。一般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进行。

分株方法: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地修剪,使每丛带3—5片叶,以利于成活。

装盆消毒: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

分株后的管理: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3~4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

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1~3次(温度高多喷,温度低少喷或不喷)。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最好是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上盆或移栽: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基质作为滤水层,再放入植株。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草炭:珍珠岩:陶粒=2:2:1;草炭:蛭石=1:1;或者草炭:炉渣:陶粒=2:2:1;

锯末:蛭石:中粗河沙=2:2:1、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等。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

一叶兰的病害防治

炭疽病:一叶兰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缘或叶面。病斑近圆形,灰白色至灰褐色,外缘呈黄褐色或红褐色,后期出现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除叶片外,叶柄和茎也染病,产生长条形病斑。

病菌在土壤中或病叶组织上越冬。借气流或淋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及再侵染。南方每年有2~3个发病高峰,北方则只有1次发病高峰。连续降雨、降雨量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发现病叶及时剪除烧毁,减少侵染源。雨季来临前,喷施50%施百克或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1次,防治3~4次。必要时喷施0.5%磷酸二氢钾或双效微肥300倍液,有利于增强抗病性。

灰霉病:常发生于叶缘。从叶缘开始出现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很快,致叶缘形成不规则形枯萎,一般见不到灰色霉层。但连续阴雨后,湿度大,持续时间长,可长出稀疏的灰霉。

灰霉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营腐生活,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菌核的存活期较长,遇有适合条件即长出菌丝,直接侵入或借雨水溅射或随病残体、水流、农具等传播。在高湿和20℃左右温度条件下易使病害流行。

精心养护:选择湿润、排水良好的半阴环境栽植。一叶兰属耐阴植物,光线不宜过强,否则会造成叶片黄化或染病。灌水过多,尤其是冬季,会导致根部腐烂,也会发生叶片黄化。

零星病株:可喷施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棚室内养护的一叶兰:可采取提高棚室夜温,白天增加通风时间,降低棚内湿度和结雾持续时间,从而达到控病的目的。

叶斑病:一叶兰叶斑病在自然分布区和引种区常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降低观赏价值。受害叶面初生水渍状小型坏死斑,后逐渐扩展为直径2~3mm的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原为真菌,枝顶孢霉。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叶或落地病残体越冬,春夏秋三季都可发病。北方温室或有暖气的居室内冬季可见病斑扩展。症状特征:也称黑斑病、褐斑病等。首先叶片中间出现黑色斑点,然后叶色变黄脱落。发生原因多系环境闷热、不通风和潮湿所造成。

注意改善环境条件,在初发病时可摘除被害 叶片,并将其烧毁。可喷施1%波尔多液予以防治,每隔7天喷施1次,全生长期共喷施4-5次,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