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为虎耳草科植物。生于海拔400-4500米的林下、灌丛、草甸和荫湿岩隙。原产地为中国,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是一种蔓生植物,有瀑布状的纤匐枝,可广泛栽种作为观赏植物。

含生物碱、硝酸钾、氯化钾、熊果酚苷(arbutin)。其叶绿体中所含之酚酶能将顺式咖啡酸,全草入药;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形态特征:虎耳草多年生小草本,冬不枯萎。根纤细;匍匐茎细长,紫红色,有时生出叶与不定根。虎耳草叶基生,通常数片;叶柄长3-10cm;叶片肉质,圆形或肾形,直径4-6cm,有时较大,基部心形或平截,边缘有浅裂片和不规则细锯齿,上面绿色,常有白色斑纹,下面紫红色,两面被柔毛。

虎耳草花茎高达25cm,直立或稍倾斜,有分枝;圆锥状花序,轴与分枝、花梗被腺毛及绒毛;苞片披针形,被柔毛;萼片卵形,先端尖,向外伸展;花多数,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下方2瓣特长。

椭圆状披针形,长1-1.5cm,宽2-3mm,上方3瓣较小,卵形,基部有黄色斑点;雄蕊10,花丝棒状,比萼片长约1倍,花药紫红色;子房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细小。虎耳草蒴果卵圆形,先端2深裂,呈喙状。花期5-8月,果期7-11月。

生长习性:虎耳草目植物的形态非常多,其中有一年生、多年两个种是寄生植物。花大多数有五枚花瓣,花瓣和花托的区分非常明显。虎耳草一般是裸露在外的,往往长在一起。草本,灌木,小乔木或藤本。

叶互生或对生,通常无托叶。花两性,有时单性,边花有时不育;花序多样;花被片通常4~5基数,稀6~10基数,覆瓦状、镊合状或施转状排列;萼片有时花瓣状;花瓣通常离生,或无;全体被毛。

虎耳草单叶,基部丛生,叶柄长,密生长柔毛;圆形至云肾形,肉质,宽4-9cm,边缘浅裂,疏生尖锐齿牙;下面紫赤色,无毛,密生小球形的细点。花白色,上面3瓣较小,卵形,有点,下面2瓣较大,披针形,倒垂,形似虎耳。蒴果卵圆形。

气微,味微苦。雄蕊(4~)5~10,或多数;有时存在退化雄蕊或腺体;心皮2~5(~10),近离生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半下位至下位。蒴果,小蓇葖果或核果。本科的,在木本植物中,通常具梯状穿孔板,常具单穿孔板。

虎耳草的栽培技术

土壤:虎耳草喜阴凉潮湿,土壤要求肥沃、湿润,以密茂多湿的林下和阴凉潮湿的坎壁上较好。

种植:虎耳草用分株繁殖。四川地区在夏季选择须根发达、生长健壮的植株,高7-10cm,由匍匐枝长出的幼苗,拔起作为种苗。若是在林下栽培,要清除地面杂草和过密的灌木。

按行、株距各约17cm开穴,浅栽地表,把须根压在土里。若是在阴湿的石坎或石壁上栽培,可把苗栽在石缝里,用湿润的腐殖质土把须根压紧,浇水。

田间管理:虎耳草要经常除草,拔去过大的苔藓植物。

虎耳草的养殖方法

温度:生长适温3-10月份为18-21℃,10月份至翌春3月份为13-15℃,冬季室温不可低于0℃\夏季室温不可超过30℃。光照:夏季室内也需遮荫,避开强光直射。

水分:生长期间盆土宜湿不宜干,除浇水外,还需要经常向空中和地面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夏季高温时,要控制水分,宜稍干不宜过湿。秋后宜提高盆土和空气湿度。

土壤:宜选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肥料:生长期间每半个月施1次稀薄腐熟液肥.切忌肥液沾污叶面.

虎耳草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四川地区在夏季选择须根发达、生长健壮的植株,高7-10cm,由匍匐枝长出的幼苗,拔起作为种苗。若是在林下栽培,要清除地面杂草和过密的灌木。

按行、株距各约17cm开穴,浅栽地表,把须根压在土里。若是在阴湿的石坎或石壁上栽培,可把苗栽在石缝里,用湿润的腐殖质土把须根压紧,浇水。

虎耳草的病害防治:虎耳草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斑常沿叶缘发生,半圆形或圆形至不规则形,水溃状,暗绿色至褐色。

湿度大时,病部迅速扩展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黑褐色且腐烂,病部生出灰色霉层。可用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白粉病用50%多菌灵800倍液防治。虫害可能有粉蚧和粉虱。

虎耳草的园林用途:虎耳草植株小巧,叶形美。茎长而匍匐下垂,茎尖着生小株。宜岩石园、墙垣及野趣园中种植。随着多年生草本的推广种植,现绿地乔木林下应用较多,长势尚好。值得推广,可在老绿地大乔木下种植,作地被使用,也可在建筑或岩石旁栽植,更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