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兰又名虎耳,是原产于非洲南部的石蒜科网球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高15~20厘米,根茎缩短成扁球形,具节。叶从基部抽出,对生,开展,宽大,通常4~6片排列整齐。肉质叶肥厚,常绿全缘,先端成舌状,具微绒毛,酷似虎耳,故名虎耳兰。

形态特征:虎耳兰的花茎直立,实心,稍扁平,高30~90cm,先叶抽出,淡绿色或有红斑;伞形花序具多花,排列稠密,直径7~15cm,下有佛焰苞状总苞1轮,总苞片3~多枚;花红色。

花便纤细;花被管圆筒状,长6~12mm;花被裂片线形,长约为花被管的2倍;雄蕊着生于花被管喉部,长于花被裂片或有时伸出很长。花丝丝状,红色,花药黄色较小,长圆形,丁字形着生;子房下位,球形,3室或开花期退化为1室,花柱丝状,柱头不裂或微3裂。

生长习性:虎耳兰喜阳光、温暖、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它较耐旱,不耐寒,生长适温15~25℃,要求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壤土。虎耳兰原产非洲热带。虎耳兰在中国引种栽培。

虎耳兰的作用用途:虎耳兰是优良的观叶花卉,叶片宽阔而微弯曲,姿态优美,每年8月顶生花序,用它盆栽陈设于几架、案台、书橱等处,青翠宜人,观赏效果很好。

虎耳兰的生物特性:组织培养由于具有繁殖系数高,快速,可得到无病毒株等优点,在花卉苗木生产上多被采用。虎耳兰是石蒜科网球花属鳞茎植物,又名白花虎耳兰,白花网球花,白花画刷花,原产非洲南部,虎耳兰既可观花又可观叶。

上海地区初冬开花,花期可长达2个月,其花,叶娇嫩,秀丽大方,植株周年常绿,非常适于室内盆栽观赏。常用分株或播种繁殖,但上海地区不能产生种子,繁殖非常慢。为快速繁殖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能途径,外植体分化选择生长旺盛的盆栽虎耳兰植株中春季萌发的幼嫩叶片。

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在超净台上用75%酒精润洗30,用无菌水冲洗2次,再于饱和漂白粉溶液中振荡洗涤20,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干,将叶片切成0.5的外植体块,接种于+0.65%琼脂+3%蔗糖+不同6一和浓度配比的诱导培养基中。每处理接种40块,重复3次。

虎耳兰的繁殖方式:虎耳兰主要用分株、扦插法繁殖

分株繁殖:分株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春、秋最佳,可结合换盆进行。首先将盆土抖掉,再用利刀将根部萌生的子株从母株结合的部位切开。然后上盆,置于半荫环境。

实生粉红虎耳兰苗生长4~5年才能开花。分株繁殖,常以3~4月换盆时托出母株,将小鳞茎扒开分栽,培育2年才能开花,小鳞茎发育缓慢,一般2~3年分株1次。

扦插繁殖:扦插法繁殖快,成活率高,是繁殖虎耳兰的好方法。具体做法是:于4~8月挑选生长健壮、肥厚的叶片,切成10厘米的段,1/3插入纯河沙中,经过2~3个月后,可萌发若干小芽,待小芽长至3片真叶时即可上盆栽植。

生长规律:生长期适宜温度为18~24℃,冬季为13~15℃,不耐寒,喜温暖湿润环境,夏季需半阴,开花后宜干燥。土壤以微酸性的砂壤土为种子于花后2个多月成熟。盆栽用腐叶土、泥炭和粗沙的混合土壤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花茎形成前施磷钾肥1次,施肥勿浓或过量。

生育期要见表土干燥后再浇水,切忌雨淋、积水,会引起鳞茎腐烂。夏秋季盆土过干,则影响叶片生长。冬季有短期半休眠状态,应减少浇水,置于室内向阳处越冬。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无菌水冲洗2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后用将叶片切成0.5的外植体块,接每处理接种40块。

不同浓度的或+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中,后测定根的生长指标(根数,根长,根冠比),或浓度及浓度组合如下移栽苗长出旺盛的根后,在室温下开瓶炼苗21,直接移栽入1沙壤土。

再继续培养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块分化出少量的不定芽,而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块继续长大,统计以上培养基外植体的不定芽诱导率不定芽诱导率=出芽的外植体数,并观察不定芽的诱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