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大戟科,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枝条粗壮,叶卵圆形,花雌雄同株,花萼外面密被棕褐色微柔毛;花瓣白色,有淡红色脉纹,倒卵形,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状,种皮木质。花果期3-9月。油桐与油茶、核桃、乌桕并称中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桐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直到1880年后,才陆续传到外国。

形态特征:油桐花雌雄同株,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萼长约1厘米,2(-3)裂,外面密被棕褐色微柔毛;花瓣白色,有淡红色脉纹,倒卵形,长2-3厘米,宽1-1.5厘米,顶端圆形,基部爪状;

雄花:雄蕊8-12枚,2轮;外轮离生,内轮花丝中部以下合生;雌花:子房密被柔毛,3-5(-8)室,每室有1颗胚珠,花柱与子房室同数,2裂。油桐花期3-4月。油桐果期8-9月。

生长习性:油桐生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喜温暖 ,忌严寒 。冬季气温落差18℃有利于油桐生长发育 ,但长期处在-10℃以下会引起冻害。

适生于缓坡及向阳谷地,盆地及河床两岸台地。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至微酸性沙质壤土最适油桐生长。油桐栽培方式有桐农间作、营造纯林、零星种植和林桐间作等。

油桐花的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建园的主要工作就是整地。不同的地势、不同的土壤都有不同的要求。

梯级整地:油桐丰产林的整地,要求普遍采用梯级整地。用半挖半填的办法,把梯面一次修好,改成若干水平台阶,上下相连,形成阶梯。每一个梯面为一油桐栽植带。

梯面距离、梯面宽度因坡度和栽植株行距的不同而异,一般是坡度越大,梯面越窄。梯壁可采用石块和草皮混合堆砌而成。梯面反坡向内倾在内侧开宽30厘米、深15厘米的竹节沟蓄水。梯级整地适宜在缓坡地进行。

带状整地:坡度25度左右的地区不宜采用梯级整地,因为填挖多,坡面动土太宽、梯壁高、壁埂不牢,容易崩塌,所以应采用“等高带状整地”或“等高沟埂”的方法。等高带状整地,沿山坡等高线按一定宽度开垦。

带与带之间不开垦,留生土,每隔3~5带开一等环山沟截水。等高沟埂,沿山坡等高线开沟,将挖出的土堆放在沟的下方,在埂的半壁栽树。沟深30~40厘米、宽40~50厘米,沟距应根据栽植密度而定。 

块状整地:在坡度较大、土壤疏松或石山区宜采用此方法。按照栽植点要求的距离,只在栽植点周围一定范围内整地。如鱼鳞坑整地,就是在与山坡水流方向垂直处,环山挖半圆形植树坑,一般长1米、宽50厘米、深25厘米,在坑内积土,使坑面成水平,并在坑下边筑成半环状土埂。

植苗造林:油桐造林有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两种方式。直播造林就是将经过精选的油桐种子,直接播种到整好地的穴中,方便省工,是油桐造林的传统方法。而在“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渠旁)、“四边”(地边、沟边、路边、渠边)和桐农混作的栽植方式中,常以植苗造林为主。

培育壮苗:营养土配方为土杂肥、林地表土、腐熟饼肥、磷肥5∶5∶1∶1,将其充分拌匀、装袋。将种子用50~60℃温水浸泡12个小时后,取沉底的种子,于2月下旬播种入袋,每袋1~2颗。当小苗在拱苗期至展叶前,移苗上山定植。这种方法成效较好,可避免伤根。

大田育苗:低床密播,随采随播。秋季桐籽采收后,选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整地作低床,床宽l米,深15~20厘米。将床底部平整后,密播一层种子(每平方米播种2.5千克),不重叠,再覆土10~15厘米。

使床高出两边步道,床面覆盖稻草或杉树枝,以保湿防鼠。苗床四周开沟排水,以防积水。第2年3月或4月上旬,取已发芽的弓形苗造林。未发芽的种子继续埋入土中,5~7天后再挖第2批弓形苗,连取3次,第3批后弃之。

栽培方法:起苗移栽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根系,尤其是大田育苗,起苗时宜在下雨之后、苗圃地湿润时进行。土壤干燥时,要在移栽前两三天将苗圃地浇足水,使土壤湿透,以保证起苗时不致过度损伤根系。

如果距造林地较近,而苗木根系又能带宿土,应尽带土造林;如苗圃距造林地较远,起苗后则应立即用黄泥浆蘸根,保护根系不至于干燥。

栽植密度:因地制宜,株距5~6米,每亩10~15株。在丘陵坡地的二三台地边,可按地边每5~6米栽植一株;四五台坡地,可在地边斜坡上按株行距(4~5)×(5~6)米多行式栽植;高台坡耕地,在地边、沟边、路道边单行和多行栽植。除在“四边”栽植外,也可在耕地中因地制宜稀植桐树,每亩5~7株。 

定植要求:按株行距定点开穴,穴的大小为80×80×70厘米,定植前20~30天在穴中施入土杂肥10~11千克、腐熟饼肥l千克、磷肥1千克。

造林时间:栽植最适宜的时间为2月中下旬,在油桐分布区的北缘可以延至3月上中旬,南缘可提早至2月初。另外,造林时必须做到苗正、根舒,分层填土压实,根茎要低于地面2~3厘米,并保湿。

抚育管理:桐林要丰产,必须要有良好的树体结构供挂果。幼林管理的任务是中耕除草、间种和施肥,目的是促进幼树生长、培养优良的树形。所以,幼林管理是丰产的主要前提,抚育一定要细心。

在幼树期(4年生前),每年4~6月和7~9月各进行1次松土除草,松土深度15~20厘米,除净杂草并铺放在幼树周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株施尿素100克,如缺窝少苗要及时补植;7月进行第2次施肥,每株施尿素150克左右,并扶苗培育,保护分枝。还有,桐农间作是幼林抚育最好的方法。

可与其间作的作物很多,如黄豆、豌豆、赤豆、蚕豆、花生、芝麻、马铃薯、红薯、胡萝卜、西瓜、油菜、小麦等。但要注意两点:一是间种农作物每年轮换,二是农作物一定要离开油桐树干10~15厘米,不能紧贴树干,以免有碍桐林生长。在油桐成林管理阶段,关键是土壤耕作,主要有夏铲和冬挖。

冬挖主要是大块翻土,在12月至第2年1月进行,每两年1次,挖翻深度为20~25厘米。可以改善土壤性状,还可以消灭在土壤中化蛹的害虫,如油桐尺蠖等。夏铲的目的是铲除杂草、疏松土壤。每年6~8月进行,深度10~15厘米。

在油桐成林管理上,施肥也不可少。在冬季或早春,要结合冬挖施基肥,每株施用土杂肥或农家肥20~25千克,或腐熟饼肥1~1.5千克,或专项复合肥0.5~1千克。

4月中下旬至5月追施花肥,每株施硫铵200~300克、过磷酸钙(腐熟)300~400克。7月至8月上旬追施果肥,每株施过磷酸钙300~400克、氯化钾300克。施肥方法是沿树冠开环状沟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