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学名:Ginkgo biloba 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

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无毛。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

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在长枝上常2裂,基部宽楔形。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4月开花,10月成熟,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外种皮肉质,被白粉,外种皮肉质,熟时黄色或橙黄色。

银杏树的种子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等价值。

生长习性:银杏为喜光树种,深根性,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宽,能在高温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区生长,但生长缓慢或不良;能生于酸性土壤(pH值4.5)、石灰性土壤(pH值8)及中性土壤上,但不耐盐碱土及过湿的土壤。

以生于海拔1000(云南1500-2000)米以下,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700-1500毫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区生长最好的地区和平共处在土壤瘠薄干燥、多石山坡过度潮湿的地方均不晚成活或生长不良。

银杏的繁殖方式

扦插:扦插繁殖可分为老枝扦插和嫩枝扦插,老枝扦插适用于大面积绿化用苗的繁育,嫩枝扦插适用于家庭或园林单位少量用苗的繁育。老枝扦插一般是在春季3月-4月,从成品苗圃采穗或在大树上选取1~2年生的优质枝条。

剪截成15厘米~20厘米长的插条,上剪口要剪得平滑呈圆形,下剪口剪成马耳形。剪好后,每50根扎成一捆,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100ppm的ABT生根粉浸泡1小时,扦插于细黄沙或疏松的苗床土壤中。

扦插后浇足水,保持土壤湿润,约40天后即可生根。成活后进行正常管理,第二年春季即可移植。嫩枝扦插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剪取银杏根际周围或枝上抽穗后尚未木质化的插条(插条长约2厘米,留2片叶)。

插入容器后置于散射光处,每3天左右换一次水,直至长出愈伤组织,即可移植于黄沙或苗床土壤中,但在晴天的中午前后要遮阳,叶面要喷雾2~3次,待成活后进入正常管理。

分株:分株繁殖一般用来培育砧木和绿化用苗。银杏容易发生萌蘖,尤以10年-20年的树木萌蘖最多。全红杨春季可利用分蘖进行分株繁殖,方法是剔除根际周围的土,用刀将带须根的蘖条从母株上切下,另行栽植培育。雌株的萌蘖可以提早结果年龄。

嫁接:嫁接繁殖多用于水果业生产。在5月下旬到8月上旬均可进行绿枝嫁接,但在高温干旱的天气条件下不能嫁接,尤其是晴天的中午不可嫁接,同时也要避开雨天嫁接。

具体方法是:先从银杏良种母株上采集发育健壮的多年生枝条,剪掉接穗上的一片叶,仅留叶柄,每2~3个芽剪一段,然后将接穗下端浸入水中或包裹于湿布中,最好随采随接。可以从2-3年生的播种苗、扦插苗中选择嫁接砧木。

用于早果密植者,接位应在1米左右。全红杨一般采用劈接、切接,将接穗削面向内,插入砧木切口,使两者吻合,形成层对准,用塑料薄膜带把接口绑扎好,嫁接后5年~8年即开始结果。

播种:播种繁殖多用于大面积绿化用苗或制作丛株式盆景。秋季采收种子后,去掉外种皮晒干,当年即可冬播或在次年春播。若春播,必须先进行混沙层积催芽。

播种时,将种子胚芽横放在播种沟内,播后覆土3厘米-4厘米厚并压实,幼苗当年可长至15厘米~25厘米高。全红杨秋季落叶后,即可移植。但须注意的是苗床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以防积水而使幼苗近地面的部分腐烂。

银杏疫病:银杏疫病常危害幼嫩苗木茎干、叶,尤以嫁接口最为严重。受害叶柄呈灰黑色。叶片发病,病斑白叶缘向叶内扩展,发病叶片以开水烫伤状,病斑扩展至全叶,叶片萎垂,最后叶片变黄;

病菌侵染顶芽,整个顶芽变黑枯死,在自然条件下,发病部位难以见到病征。受害茎干则产生水渍状病斑,病斑环绕茎干扩展,当扩展达~周,病斑以上的叶片青枯萎垂,后发黄,茎干变黑。发生情况:该病害常在每年4-6月份发生,5月初至6月。

初是病害高发期,因为此时的温度最适宜该病原菌生长。6月份后病情不在发展。该病害常危害幼嫩苗木,多年生长的大树较少受害。病害苗木一般是茎干部位受害,根部极少受害。受害苗木往往会枯死,而多年生成的大树新梢得病一般不会枯死,但会影响银杏的质量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