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别名:白花泡桐、大果泡桐,空桐木等。落叶乔木,常见树皮灰色、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时平滑,老时纵裂。假二杈分枝。单叶,对生,叶大,卵形,全缘或有浅裂,具长柄,柄上有绒毛。喜光,较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泡桐属的树种都是原产于中国的,很早就被引种到越南、日本、和亚洲各地。已经分布到全世界。

一、泡桐的主要品种

1、楸叶泡桐

楸叶泡桐。树干通直,树冠圆锥状。叶似楸树叶,长卵形,叶片下垂,先端长尖,全缘,上面深绿色。花冠细长,管状漏斗形,淡紫色,长7.5-8厘米。蒴果较小,椭圆形,长4.5-5.5厘米。以山东胶东一带及河南省伏牛山以北和太行山的浅山丘陵地区为主要产区,平原地区较少。河北、山西、陕西等省也有分布。

2、毛泡桐

毛泡桐。树干多低矮弯曲,树冠伞形。小枝、叶、花、果多长毛。叶卵形或广卵形。花序为广圆锥形,花蕾近球形,萼深裂,被毛不脱落,花冠钟状,鲜紫色或蓝紫色。蒴果卵圆形,外被乳头状腺,粘手。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省,以陕西及河南西部为主要产区。

3、白花泡桐

白花泡桐。树高可达27米,胸径达2米。幼枝、嫩叶被枝状毛和腺毛。叶心状长卵形,先端渐尖,全缘,圆锥状聚伞花序,花冠白色或淡紫色,腹部皱褶不明显,花萼浅裂。蒴果椭圆形,长6-10厘米,果皮木质较厚。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区)为主要产区。北自河南南部大别山区,南至广东、广西,东起台湾,西至云南、四川,均有分布。垂直分布广西可达海拔1150-1520米,湖北西部及四川东部达600-1300米,四川峨嵋山可达2000米。

4、川泡桐

川泡桐。全体密被棕黄色星状绒毛,枝条及叶表面无毛。叶心形,广卵形,不粘。聚伞花序无总梗或很短。花冠白色或紫色,钟状,在基部弯曲处以上骤然膨大,花萼钟状,裂片卵形深裂,不反卷。蒴果卵形,长 4厘米,果皮革质。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西部和湖南西南部。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200-3000米。

二、泡桐的养殖方法

1、环境管理

泡桐喜欢在阳光照射较好的环境中生长,耐阴能力很强,不耐寒,在春夏期间要将植株放在半阴的环境中,每天接受的阳光照射不可低于4~5个小时,还要控制温度在18~27℃左右,秋末后就要移入室内养护,以免冻伤根系。

2、水分管理

泡桐在湿润的土壤中生长较好,在生长旺季的时候浇水要充足,不可积水,在幼苗期和抽叶期间浇水要充足,每天浇水一次最佳,夏季高温每天除了正常浇水外,还要向叶片喷洒水雾1~2次,秋凉后逐渐减少浇水次数,最好见干见湿即可。

3、施肥管理

施肥管理是泡桐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之一,在生长期间应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进行,肥料主要以腐熟的堆肥溶液为主,最好每隔半个月施加一次,秋季后可适当的追施1~2次的磷钾肥,以促进花叶的生长,冬季停止施肥。

4、修剪处理

泡桐的长势很好,进行适当的修剪能利于植株的生长,可在春季抽叶期间进行适当的摘心处理,以促发分枝,减少养分的消耗,在生长期间长势较好可进行合理的疏剪处理,以增加冠内的通风透光性,还可以促使养分更为集中。

三、泡桐和梧桐的区别

1、科属不同

泡桐和梧桐虽在名称上比较相似,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株, 从科属上看,泡桐是玄参科,泡桐属的植株,而梧桐树则是梧桐科,梧桐科梧桐属的植株。

2、外形

从外形上看,泡桐树较为矮小,叶片呈卵圆形,边缘有许多细小的裂口,上面还带有许多细小的绒毛,幼树时期表皮呈灰色或灰褐色,表皮较为光滑。梧桐是落叶乔木,高20米。树皮呈绿色或灰绿色,叶片光滑没有绒毛覆盖。

3、花朵

从花朵上看,梧桐的花期在每年春季5月前后,花朵单身,花色 呈淡黄色。观赏价值较高,泡桐的花期比梧桐早,花期在每年4月前后,花瓣多呈紫色或白色。

4、果实区别

泡桐的果实为蒴果,呈卵形或椭圆形,成熟后背部会裂开,里面包裹着许多种子,呈长圆形。梧桐为蓇葖果,在成熟前就会裂开,中间的种子呈圆球形。